首页

【江苏省标协标准科普宣传专栏第七期】

日期: 2023-09-18 作者: 点击数:1781

什么是现代化?简单地说,现代化就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社会整体进步过程,是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长远奋斗目标。

当今社会有一种流行看法,认为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与标准化没有关系。这是一种流行的偏见,而事实并非如此。标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属于与战略、规划、政策同样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如何将标准化原理、标准化方法引入国家治理体系层面,建立规范的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好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是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对这个研究课题如何破题,从而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来自标准化、公共管理领域以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各方人士,在研讨会上共同进行了探讨,不少好的观点和做法,更是引发热烈反响。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标准化

治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有3个,即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离开标准化,不仅市场治理无从谈起,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也无从谈起。为什么这么说?他给出了4点理由:标准化为现代国家治理确立规范,从而关系到国家治理的制度化;标准化为现代国家治理确定标的,从而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标准化为国家治理的合理化提供依据,所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为评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量化指标,从而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改革和改善。同时,标准化为国家治理提供统一的评估标准,从而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治理状况和治理水平可以进行相互比较,同时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国家治理标准建设必须要有“中国标准”。没有标准化不可能有国家治理现代化,但就国家治理本身来讲,又不能设置统一标准,因为不同的国家、社会,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标准必然要跟国家治理相适应。从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来看,国家治理需要由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社会规范构成的社会规范体系。将标准化原理、方法引入国家治理层面,是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效率和质量,是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与国家治理创新的全新实践,能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和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途径,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标准化。

二、实践中要分清标准“同与异”

浙江省一些地区近年持续在现代治理的标准化方面进行摸索,形成了一些在全国知名的经验。湖州市安吉县县长沈铭权和杭州市上城区副区长马彦,就分别带来了安吉县“美丽乡村标准化”和杭州市上城区借助标准化创新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方式的实践经验与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3个阶段的标准化建设,安吉县不仅提供了“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范本,还留下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实现了从县级标准上升为省级标准最终确定为国家标准的跨越。上城区政府则在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中围绕着“规范公权,服务民权”原则展开,通过全面梳理政府职能构建标准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绩效评估的方法,在政府管理领域进一步优化和规范行政权力,在社会治理领域进一步指导和提升社会自治能力。标准化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基层有效贯彻的必然要求,是多元主体复合化社会治理的迫切需求,是政府迈入互联网+时代的前提与基础。良好的实践范本,不仅让专家们更好地认识到标准化在国家现代化治理中的作用,也更好地分析了如何在国家现代治理实践中用好标准化。“只有差异性的标准化,才能为政府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每个地方的政府创新各有不同,这样的多元性要得到尊重。差异化的标准,应该是改革的清醒剂;我们要推进改革,要有序地推进公共服务,但是不能急于求成,标准化建设也是这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说,从国家治理基本命题和现代化的要义来看,所谓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说就是追求一种多元多样的合作共治的理想境界。如何达到这个过程?就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重点解决一和多的关系。在一元和多元之间寻找一个中间地带,争取一和多的统一,共同地追求一种理想状态。《中国质量报》

来源:江苏省标准化协会